新旧农人洛阳聚首,共话农业发展新篇章

安阳 更新于:2025-06-28 01:43
  • ghl
    农人共话农业未来
    在洛阳-平顶山-安阳-郑州-洛阳的1200公里行程中,三天的奔波和12小时的车程让我深感体力衰退,愈发感到余生时间紧迫。此次考察中,我与农村的成功企业家和政治家进行了深入交流,探讨了中国农业的未来。
    1. 规模农场的困境与探索
    当我问及“农村劳动力老龄化(60-80岁),5-10年后他们将无法劳作,农村未来如何发展?”时,对方:“政府正在推动小农向大规模农场转型,通过地租和就业机会解决小农生计问题。”
    然而,现实并不乐观。自2015年以来,许多由新农人投资的规模农场已陆续倒闭,甚至一些聘请北京顾问公司制定战略的农场也未能幸免。这些战略往往过于乐观,缺乏对农业经营困难的认知。我与多位新农人实地考察后发现,大部分农场持续亏损,尤其是小麦、玉米种植难以盈利,有的已亏损300万元。尽管面临困境,他们仍在通过培训和学习摸索改进之道。
    2. 有机农业的潜力与挑战
    我建议采用有机栽培:自制堆肥可节省80%的肥料成本,生态农药可减少90%的农药支出,且无需额外人工,总成本可降低20-30%。
    一位拥有1000亩农场的老板参加了三天培训,但尚未实践。通过土壤检测,我们发现其农场微生物数量达每克1亿(黄河滩区土壤微生物数量极少),土壤条件优越。我鼓励他尝试有机栽培,并建议利用附近养牛场的540吨免费牛粪制作堆肥。若混合蘑菇渣、骨粉和玉米秸秆,仅需150头牛的粪便即可满足需求。
    3. 创新与自力更生
    年轻新农人提出种植高附加值作物(非小麦、玉米),一位企业家政治家也强调:“农业公司应开发独特、难以模仿的产品。”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——30年前从河南起步,如今事业规模达两亿元。他的成功秘诀是:不依赖他人建议,坚持自主学习和创新。
    4. 资本与社会的思考
   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受教育者,我问他:“作为盈利丰厚的董事长,是否与社会存在矛盾?”他:“年轻时努力赚钱是为家乡脱贫,政府支持了我,现在我要回报社会。”
    在中国经营农场后,我意识到日本共产党“资本家是敌人”的口号过于片面。经营者的艰辛常被忽视,而他们恰恰是推动经济的关键。如今,日本最辛苦的不是工人,而是经营者。
    5. 未来的计划
    近期体力衰退明显,我计划在8月1-3日举办最后一次三天两夜堆肥制作栽培培训,之后将专注于编写有机栽培教材,供更多人学习。联系方式:15003897162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